魅色碳商城 专家说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

标题: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

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削减,并从碳达峰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4日,在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不断加强对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何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的出发点是气候合规,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它有着巨大的影响。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牵引力和动力。 “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目标高度契合,具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的路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效率提升与碳减排、能源结构脱碳、地质空间碳封存、生态系统碳汇、市场机制碳融解。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以减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污染减排与碳减排协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 “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需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等方面优化路径。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从宏观、中观、微观上支撑我们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何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起表示,碳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在谈及推动碳达峰、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要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和创新以科技支撑体系,聚焦能源革命、产业变革和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碳集成等颠覆性技术的科技研究。

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之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解决高标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高品质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了环境领域的话题,并安排了专题讨论。旨在通过本次论坛的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更好地汇聚各方智慧,认清生态环境。高标准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打造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记者杨洁英曲丽霞)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魅色碳商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semall.com/article-09-1616.html
返回顶部